成語典故集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,它涉及到許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。我將盡力為您解答相關問題。
1.經典成語故事二十個
2.有趣的成語故事典故有哪些
3.成語典故都有哪些
4.分享15篇成語典故?
5.關于春秋時期的成語故事有哪些
6.歷史故事四字成語大全
經典成語故事二十個
經典成語故事二十個(一)熟能生巧
典故
從前有個叫陳康肅,號堯咨的人,箭術精良,舉世無雙。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驕傲,常??湟约旱谋绢I。?哈,哈,哈,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。你們有誰愿意跟我比比看啊
?師父,您實在是太高明了,我們怎么比得上您呢!是啊,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,學習呢!師父你再表演一下,讓我們開開眼界嘛!?這些想從陳堯咨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,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,讓他開心。
有一天陳堯咨帶著徒弟在院子里練習射箭,有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,便停下來看。
陳堯咨舉起了弓,搭上箭,一連發(fā)出十枝箭,每支箭都正中紅心。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,陳堯咨也很神氣的對老翁說:?你看怎么樣那個老翁只是微微點頭,并不叫好。
陳堯咨心里很不舒服,不客氣的問他:?喂,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?不會。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嗎?好是好,不過,這只是一平常的技術罷了,并沒有什么了不起。老頭兒,你說的是什么話?竟然這樣悔辱我們師父。你知不知道我們師父的箭術,沒人能比得上。你簡直太看不起人了。?
?年輕人,你先別生氣,我說的是真話。你的箭術的確平常的很,沒什么值得夸贊的。老頭兒,聽你這么說好象很內行,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。不服氣就比畫比畫。光說不練你有個什么用!小兄弟,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,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。倒油,這還用得著你這個老頭來表演嗎?倒油誰不會?別開玩笑啊!你們還是看了再說吧。?
老翁說完,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,又在葫蘆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。然后舀了一杓油,眼睛看準了,油杓輕輕一歪,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,筆直的從錢孔流入葫蘆里。倒完之后,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。
老翁很謙虛的向陳堯咨說:?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,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!?陳堯咨聽了十分慚愧,從此更加努力的練習射箭,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術。后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.
釋讀
這個成語,說明不管做什么事情,只要勤學苦練掌握規(guī)律,就能找出許多竅門,干起來得心應手。
(二)鐵杵磨針
典故
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,常常逃學,到街上去閑逛。
一天,李白又沒有去上學,在街上東溜溜、西看看,不知不覺到了城外。暖和的陽光、歡快的小鳥、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,?這么好的天氣,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
走著走著,在一個破茅屋門口,坐著一個滿頭白發(fā)的老婆婆,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。李白走過去,?老婆婆,您在做什么
?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。 ?老婆婆抬起頭,對李白笑了笑,接著又低下頭繼續(xù)磨著。
?繡花針李白又問:?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
?當然!?
?可是,鐵杵這么粗,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
老婆婆反問李白:?滴水可以穿石,愚公可以移山,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
?可是,您的年紀這么大了
?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,沒有做不到的事情。?
老婆婆的一番話,令李白很慚愧,于是回去之后,再沒有逃過學。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,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。
釋讀
無論做什么事情,只要有恒心,一定會成功的,功夫不負有心人。我們的孩子們,如果在學業(yè)上能認真、努力、有恒心,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。
(三)聞雞起舞
典故
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、具有遠大抱負的人??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。進入青年時代,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,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,于是就發(fā)奮讀起書來。他廣泛閱讀書籍,認真學習歷史,于是就發(fā)奮讀起書來。他廣泛閱讀書籍,認真學習歷史,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,學問大有長進。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,接觸過他的人都說,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。祖逖24歲的時候,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,他沒有答應,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。
后來,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。他與劉琨感情深厚,不僅常常同床而臥,同被而眠,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:建功立業(yè),復興晉國,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。
一次,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,他一腳把劉琨踢醒,對他說:?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,我偏不這樣想,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。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,劍光飛舞,劍聲鏗鏘。春去冬來,寒來暑往,從不間斷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,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,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,又能帶兵打勝仗。祖逖被封為鎮(zhèn)西將軍,實現(xiàn)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;劉琨做了都督,兼管并、冀、幽三州的軍事,也充分發(fā)揮了他的文才武略。
釋讀
故事出自《晉書?祖逖傳》。成語?聞雞起舞?,形容發(fā)奮有為,也比喻有志之士,及時振作。
(四)亡羊補牢
典故
這故事出自?戰(zhàn)國策?。戰(zhàn)國時代,楚國有一個大臣,名叫莊辛,有一天對楚襄王說: ?你在宮里面的時候,左邊是州侯,右邊是夏侯;出去的時候,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。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*樂,不管國家大事,郢(楚都,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)一定要危險啦!?
襄王聽了,很不高興,生氣罵道:?你老糊涂了嗎?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
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:?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,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。
有趣的成語故事典故有哪些
典故成語大全及解釋如下:1、一鼓作氣(曹劌)
出自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(zhàn),勇氣也。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釋義: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。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,一口氣把工作做完。
2、一字千金(呂不韋)
出自《史記·呂不韋列傳》:“布咸陽市門,懸千金其上,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?!?/p>
釋義:增損一字,賞予千金。稱贊文辭精妙,不可更改。
3、一字之師(鄭谷)
出自宋·計有功《唐詩紀事》:“鄭谷改僧齊己《早梅》詩:‘數(shù)枝開’作‘一枝開’。齊己下拜,人以谷為一字師。”
釋義:改正一個字的老師。有些好詩文,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,往往稱改字的人為“一字師”或“一字之師”。
4、一飯千金(韓信)
出自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信釣于城下,諸漂母漂,有一母見信饑,飯信,竟漂數(shù)十日?!庇郑骸靶胖羾?,如所從食漂母,賜千金?!?/p>
釋義: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。
5、東山再起(謝安)
出自《晉書·謝安傳》:“隱居會稽東山,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,累遷中書、司徒等要職,晉室賴以轉危為安?!?/p>
釋義:指再度出任要職。也比喻失勢之后又重新得勢。
6、圖窮匕見(荊軻)
出自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三》:“秦王謂軻曰:‘起,取武陽所持圖。’軻既取圖奉之。發(fā)圖,圖窮而匕首見?!?/p>
釋義:比喻事情發(fā)展到最后,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。
7、紙上談兵(趙括)
出自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記載:戰(zhàn)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,年輕時學兵法,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。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,在長平之戰(zhàn)中。只知道根據兵書辦,不知道變通,結果被秦軍大敗。
釋義:在紙面上談論打仗。比喻空談理論,不能解決實際問題。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(xiàn)實。
8、負荊請罪(廉頗)
出自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廉頗聞之,肉袒負荊,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。”
釋義: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。表示向人認錯賠罪。
9、臥薪嘗膽(勾踐)
出自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越王勾路反國,乃苦身焦思,置膽于坐,坐臥即仰膽,飲食亦嘗膽也?!?/p>
釋義:睡覺睡在柴草上,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。形容人刻苦自勵,發(fā)奮圖強。
10、三顧茅廬(劉備)
出自三國蜀·諸葛亮《出師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顧臣于草廬之中。”
釋義: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誠意,一再邀請。
成語典故都有哪些
從 成語 典故 中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,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。無論您是莘莘學子,還是已為人父母之人,都可以從中得到營養(yǎng),感受到 傳統(tǒng) 文化 的浩瀚。以下是我為大家準備的有趣的 成語 故事 典故,大家一起來看看吧!
愛鶴失眾的故事
成語: 愛鶴失眾
拼音: ?i h? shī zh?ng
解釋: 比喻因小失大。
成語故事:
公元前668年,衛(wèi)惠公的兒子姬赤成為衛(wèi)懿公后,不思富國強兵之道,整天喜歡養(yǎng)鶴,甚至荒.唐到給鶴封官位,享官祿,百姓怨聲載道。北方狄國借機出兵攻打衛(wèi)國,衛(wèi)國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,衛(wèi)懿公被狄兵所殺。
白頭如新的故事
成語: 白頭如新
拼音: b?i t?u r? xīn
解釋: 白頭:頭發(fā)白了;新:新交。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,時間雖久,仍跟剛認識一樣。
成語故事:
西漢時期,鄒陽有一次因為受人誣陷,被梁孝王關進監(jiān)牢,準備處死。鄒陽十分激憤,他在獄中給梁孝王寫了一封信,信中列舉事實說明:?待人真誠就不會被人懷疑,純粹是一句空話。?
他寫道:?荊軻冒死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,可是太子丹還一度懷疑他膽小畏懼,不敢立即出發(fā)。卞和將寶玉獻給楚王,可是楚王硬說他犯了欺君之罪,下令砍掉他的腳。李斯盡力輔助秦始皇執(zhí)政,使秦國富強,結果被秦二世處死。所以 諺語 說:?有白頭如新,傾蓋如故。?雙方互不了解,即使交往一輩子,頭發(fā)都白了,也還是像剛認識時一樣;真正相互了解,即使是初交,也會像老朋友一樣。?
梁孝王讀了鄒陽的信后,很受感動,立即把他釋放,并做為貴賓接待。
抱殘守缺的故事
成語: 抱殘守缺
拼音: b?o c?n shǒu quē
解釋: 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。形容思想保守,不求改進。
成語故事:
這句成語初作?保殘守缺?,見于《漢書?劉歆傳》:?猶欲保殘守缺,挾恐見破之私意,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。?
西漢時,有一個叫劉歆的人,字子駿,是著名學者劉向的兒子,曾拜為黃門郎(內廷侍從官)。后來與劉向共同掌管校勘和整理典籍,進行學術研究。在??惫ぷ髦校喿x了不少秘藏的古籍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本古文《春秋左氏傳》,愛不釋手。經過研究,劉歆認為,《左傳》是一本珍貴的文獻資料,便建議為《左傳》等古籍建立學官。漢哀帝(劉欣)知道此事后,就命劉歆與五經博士講論《左傳》等一批古書的義理。但諸博士既不同意為《左傳》等建立學官,又不肯討論研究此事。劉歆對眾博士的這種態(tài)度很氣憤,給管博士的太常寫了一封公文,對此提出了批評和抗議。
劉歆的信中寫到:這些博士不學無術,孤陋寡聞,懷著害怕別人識破他們的私意,沒有服從真理的公心,所以抱殘守缺,因循守舊,而不肯探求新的學問。由于劉歆的信言詞痛切,引起了博士們的怨恨并因此遭受到了誹謗。后來,劉歆自請到地方做了個小官。
根據這個故事,后人引伸出了?抱殘守缺?這句成語,原意為守住陳舊、殘破的東西,不肯放棄?,F(xiàn)多用以比喻思想保守,不肯接受新事物。
?
成語典故相關 文章 :
1. 典故故事
2. 最著名的成語典故精選
3. 精忠報國的成語典故
4. 勵志成語典故大全
5. 帶典故的常用成語
分享15篇成語典故?
才高八斗
成語故事南朝時期,文學家謝靈運做永嘉太守時,經常游山玩水,寫詩作賦,深得文帝的賞識。他因此驕傲地說:“天下的文才總共有一石,曹植占其中的八斗,我占一斗,其余的人合占一斗。”
目瞪口呆
成語故事西漢初年,韓信被封為齊王,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兵權太大,就找樊噲共商計策。樊噲自鳴得意,連夸自己是如何斗敗項羽,嚇得他目瞪口呆,從而保住主公。面對這淮陰一餓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,只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
雕欄玉砌
成語故事公元960年,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,消滅了南平、后蜀、南漢等國。南唐后主李煜不問朝政,只會吟詩作詞,被宋朝打敗,投降后被封為違命侯。李煜作詞:“雕欄玉砌應猶在,只是朱顏改?!彼翁诮铏C殺了他
笑容可掬
三國時期,司馬懿率軍進攻蜀國街亭,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。司馬懿乘勝直逼西城,諸葛亮無兵迎敵,但沉著鎮(zhèn)定,大開城門,笑容可掬地坐在城樓上彈琴。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,引兵退去。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(zhàn),趙云急忙趕回解圍。
關于春秋時期的成語故事有哪些
1.成語: 愛鶴失眾拼音: ài hè shī zhòng
解釋: 比喻因小失大。
成語故事:
公元前668年,衛(wèi)惠公的兒子姬赤成為衛(wèi)懿公后,不思富國強兵之道,整天喜歡養(yǎng)鶴,甚至荒唐到給鶴封官位,享官祿,百姓怨聲載道。北方狄國借機出兵攻打衛(wèi)國,衛(wèi)國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,衛(wèi)懿公被狄兵所殺。?
2.成語: 安然無恙
拼音: ān rán wú yàng
解釋: 恙:病。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?,F(xiàn)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。
成語故事:
安然無恙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平安無事,沒有遭受損害或發(fā)生意外。恙,疾病,借指災禍。
這個成語來源于《戰(zhàn)國策.齊策四》,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,書未發(fā),威后問使者曰:歲亦無恙耶?民亦無恙耶?使者不悅,曰:臣奉使使威后,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,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?威后曰:不然。茍無歲,何以有民?茍無民,何以有君?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?
公元前266年,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,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。由于孝成王還年輕,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負責處理。趙威后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。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,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。趙國危急,向齊國求救,齊國要趙威后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,然后再出兵。趙威后舍不得小兒子離開,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,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。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。
3.成語: 暗渡陳倉
拼音: àn dù chén cāng
解釋: 渡:越過;陳倉:古縣名,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。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來達到某種目的或暗中進行活動。
成語故事:
楚漢相爭時,項羽憑借強大的實力,違背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,自立為西楚霸王,把漢中和巴蜀一帶封給先入關中的劉邦。劉邦聽從謀士張良的計策,到漢中時,人馬過后,燒毀沿途的棧道,表明自己不再回關中了。項羽從此放松了對劉邦的警惕。后來,劉邦拜韓信為大將,命士兵修復原來燒毀的棧道,裝作要從棧道出擊進攻關中的樣子,實際上卻帶領主力部隊抄小道趁守將不備襲擊了陳倉,進而攻人咸陽,占領了關中,揭開了楚漢大戰(zhàn)的序幕。
4.成語: 拔苗助長
拼音: bá miáo zhù zhǎng
解釋: 比喻違反事物發(fā)展的客觀規(guī)律,急于求成,反而壞事。
成語故事:
拔苗助長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將苗拔起,幫助它生長。比喻不顧事物發(fā)展的規(guī)律,強求速成,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。
這個成語來源于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,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,芒芒然歸,謂其人曰:今日病矣!予助苗長矣!其子趨而往視之,苗則槁矣。
《孟子》是一部儒家經典,記載了戰(zhàn)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軻的政治活動、政治學說和哲學倫理教育思想。這部書中有個故事十分有名:宋國有一個農夫,他擔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長不高,就天天到田邊去看。
可是,一天、兩天、三天,禾苗好象一點兒也沒有往上長。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,自言自語地說: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。
一天,他終于想出了辦法,急忙奔到田里,把禾苗一棵棵地拔,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,弄得精疲力盡。
他回到家里,十分疲勞,氣喘吁吁地說:今天可把我累壞了,力氣總算沒白費,我?guī)秃堂缍奸L高了一大截。
他的兒子聽了,急忙跑到田里一看,禾苗全都枯死了。
孟軻借用這個故事向他的學生們說明違反事物發(fā)展的客觀規(guī)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,就會把事情弄糟。?
5.成語: 白頭如新
拼音: bái tóu rú xīn
解釋: 白頭:頭發(fā)白了;新:新交。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,時間雖久,仍跟剛認識一樣。
成語故事:
西漢時期,鄒陽有一次因為受人誣陷,被梁孝王關進監(jiān)牢,準備處死。鄒陽十分激憤,他在獄中給梁孝王寫了一封信,信中列舉事實說明:“待人真誠就不會被人懷疑,純粹是一句空話?!?/p>
他寫道:“荊軻冒死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,可是太子丹還一度懷疑他膽小畏懼,不敢立即出發(fā)。卞和將寶玉獻給楚王,可是楚王硬說他犯了欺君之罪,下令砍掉他的腳。李斯盡力輔助秦始皇執(zhí)政,使秦國富強,結果被秦二世處死。所以諺語說:‘有白頭如新,傾蓋如故。’雙方互不了解,即使交往一輩子,頭發(fā)都白了,也還是像剛認識時一樣;真正相互了解,即使是初交,也會像老朋友一樣?!?/p>
6.成語: 抱殘守缺
拼音: bào cán shǒu quē
解釋: 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。形容思想保守,不求改進。
成語故事:
這句成語初作“保殘守缺”,見于《漢書·劉歆傳》:“猶欲保殘守缺,挾恐見破之私意,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。”
西漢時,有一個叫劉歆的人,字子駿,是著名學者劉向的兒子,曾拜為黃門郎(內廷侍從官)。后來與劉向共同掌管??焙驼淼浼?,進行學術研究。在??惫ぷ髦?,他閱讀了不少秘藏的古籍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本古文《春秋左氏傳》,愛不釋手。經過研究,劉歆認為,《左傳》是一本珍貴的文獻資料,便建議為《左傳》等古籍建立學官。漢哀帝(劉欣)知道此事后,就命劉歆與五經博士講論《左傳》等一批古書的義理。但諸博士既不同意為《左傳》等建立學官,又不肯討論研究此事。劉歆對眾博士的這種態(tài)度很氣憤,給管博士的太常寫了一封公文,對此提出了批評和抗議。
7.成語: 長袖善舞
拼音: cháng xiù shàn wǔ
解釋: 袖子長,有利于起舞。原指有所依靠,事情就容易成功。后形容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,善于鉆營,會走門路。
成語故事:
“長袖善舞,多錢善賈”——舞蹈者靠著袖子長,舞起來就翩翩多姿,容易達到體態(tài)優(yōu)美的效果;做買賣的人,憑著本錢多,他的業(yè)務也就容易開展。
這句話,在《史記》的《范雎蔡澤傳》中曾引用過。范雎和蔡澤,是戰(zhàn)國末期兩個有名的人物:范雎《通鑒》作范雎,是魏國人,起初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手下做事,因故被須賈打得半死,逃到秦國,化名張祿,向秦昭王獻“遠交近攻”的外交政策,昭王拜他為客卿,后來為相國,封應候。蔡澤是燕國人,先曾游說趙、韓、魏各國,都不見用,來到秦國,見了昭王,昭王很賞識他,也由客卿而為相國,雖然擔任相國的時間才幾個月,但在秦國住了十多年,從秦昭王起,經孝文王、莊襄王到始皇帝,一直受到尊重,號為綱成君。
8.成語: 出爾反爾
拼音: chū ěr fǎn ěr
解釋: 爾:你;反:通“返”,回。原意是你怎樣做,就會得到怎樣的后果?,F(xiàn)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,前后自相矛盾。
成語故事:
出爾反爾這則成語的原意是你怎樣對別人,別人也怎樣對你?,F(xiàn)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前后矛盾,反復無常。爾指你,反同返。
這個成語來源于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曾子曰:戒之戒之!出乎爾者,反乎爾者也。
戰(zhàn)國時,有一年鄒國與魯國發(fā)生了戰(zhàn)爭。鄒國吃敗仗,死傷了不少將士。鄒穆公很不高興,問孟子道:在這次戰(zhàn)爭中,我手下的官吏被殺死了三十三個,可是老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去拼命的,他們眼看長官被殺,而不去營救,可恨得很。要是殺了這些人吧,他們人太多,殺也殺不完;要是不殺吧,卻又十分可恨。您說該怎么辦才好呢?
孟子回答說:記得有一年鬧災荒,年老體弱的百姓餓死在山溝荒野之中,壯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,而大王的糧倉還是滿滿的,國庫也很充足,管錢糧的官員并不把這嚴重的災情報告給您。他們高高在上,不關心百姓的疾苦,而且殘害百姓。
孟子在回顧了這辛酸的往事后,接著又說:您記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說過的話嗎?他說,要警惕呀!你怎樣對待別人,別人也如何對待你。
9.成語: 釜底抽薪
拼音: fǔ dǐ chōu xīn
解釋: 釜:古代的一種鍋;薪:柴。把柴火從鍋底抽掉。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成語故事:
南北朝的時候,東魏大將軍侯景舉兵反叛,遭到朝廷軍隊的攻打。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蕭衍,請蕭衍前來增援,結果又被慕容紹宗指揮的東魏軍隊打敗。侯景最后只得帶著剩下的幾百人投降梁朝。東魏的魏收為這事寫了篇奏章,他指出對侯景這樣反復無常的人,必須抽薪止沸,剪草除根。然而梁武帝沒有接受這一勸告。后來侯景果然又叛變了梁朝。釜:炊事用具,即鍋。薪:柴草。這個成語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?
10.成語: 哄堂大笑
拼音: hōng táng dà xiào
解釋: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時大笑。
成語故事:
宋朝的時候,有個姓馮的人和一個姓和的人在一起工作。姓和的是個急性子,姓馮的是個慢性子。
一天,姓馮的穿了一雙新靴子,姓和的見了后說:我倆的靴子一模一樣,你買靴子用了多少錢?姓馮的慢慢地抬起左腳說:九百錢。姓和的一聽:什么,九百錢?我這一雙花了一千八百錢呢!他馬上質問身旁的仆人說:原來你背著我貪污錢了!看我回去好收拾你!這時,姓馮的又慢慢地抬起右腳說:這一只也花了九百錢。在場的人聽他這么一說,立即哄堂大笑起來。弄得姓和的哭笑不得。
這個成語形容滿屋子的人都笑了起來。?
11.成語: 風吹草動
拼音: fēng chuī cǎo dòng
解釋: 風稍一吹,草就搖晃。比喻微小的變動。
成語故事:
春秋時代,楚平王殺了大臣伍奢,又追捕伍奢的第二個兒子伍員。伍員得到兇訊立即喬裝改扮,直奔昭關,準備到吳國去。可是,昭關已有重兵把守,伍員出不了關。伍員正在走投無路之際,巧遇父親的好朋友東皋公。伍員在東皋公家吃不下飯,睡不著覺,一夜間熬得須發(fā)全白。后來,伍員在東皋公的幫助下,終于被他混出關去。
伍員逃到一條大河邊,他怕追兵趕來,就隱藏在蘆葦叢中。過了一會,他見一只漁船溯水而來,急忙叫道:漁夫,漁夫,快快渡我!漁翁見他氣度不凡,就問他的真實姓名,伍員照實說了。漁翁很同情他,不僅幫他渡過大河,還拿來麥飯、魚羹給他吃。
唐代有人寫成《伍子胥變文》,用風吹草動,即便藏形來形容他逃亡時的情景。
成語風吹草動,風稍微一吹,草就搖晃起來。比喻一點點動靜,輕微的動蕩或變故。?
12.成語: 老蚌生珠
拼音: lǎo bàng shēng zhū
解釋: 原比喻年老有賢子。后指老年得子。
成語故事:
后漢時大將韋端,生有二個兒子:大的叫元將,次的叫仲將,他們都是很優(yōu)秀的人才,和孔融是世交。一次,孔融寫給韋端一封信,寫道:〔前天元將到來,我看他那一套高深的學問,透徹明快,才華豐富;他度量很寬大,意志又堅定;將來必然是一個有很大本領,能創(chuàng)立偉大事業(yè)的人才。昨天仲將又來,我看他在學問和做事方面,都很有條理;資質聰明,心思敏捷;性情敦厚老實,熱誠懇切;將來一定是個能繼承家業(yè)的好子弟。想不到這一對寶貴的珍珠,就在一只老蚌的身上產生出來!〕當時韋端的年紀實在不小了,所以孔融就借著老蚌來比擬他夫妻兩人;又借兩顆珍珠來比擬他那兩個優(yōu)秀的兒子。直到現(xiàn)在,恭頌人家晚年生子的時候,也常常引用這句成語。?
13.成語: 黃粱美夢
拼音: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
解釋: 黃粱:小米。比喻虛幻不能實現(xiàn)的夢想。
成語故事:
從前有個姓盧的讀書人,整天都為得不到榮華富貴而苦惱。一次,他在去邯鄲的旅店里,遇到了道士呂翁,就向呂翁訴說自己的貧困和苦惱。呂翁給他一個枕頭,叫他睡覺。這時旅店的主人正在煮黃粱(小米)飯。讀書人在枕頭上睡著后,就做起了美夢,夢見自己封官拜相,娶妻生子,享盡了榮華富貴。可是一覺醒來,他看到一切依舊,連店主人的黃粱飯都還沒煮熟。剛才自己所享受的一切,不過是人家煮黃粱時自己做的一個夢罷了。
這個成語比喻虛幻的事或欲望破滅。?
14.成語: 吳下阿蒙
拼音: wú xià ā méng
解釋: 吳下:現(xiàn)江蘇長江以南;阿蒙:指呂蒙。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。比喻人學識尚淺。
成語故事:
三國時,據有江東六郡的孫權,手下有位名將叫呂蒙。他身居要職,但因小時候依靠姐夫生活,沒有機會讀書,學識淺薄,見識不廣。有一次。孫權對呂蒙和另一位將領蔣欽說:你們現(xiàn)在身負重任,得好好讀書,增長自己的見識才是。呂蒙不以為然他說:軍中事務繁忙,恐怕沒有時間讀書了。孫權開導說:我的軍務比你們要繁忙多了。我年輕時讀過許多書,就是沒有讀過《周易》。掌管軍政以來,讀了許多史書和兵書,感到大有益處。當年漢光武帝在軍務緊急時仍然手不釋卷,如今曹操也老而好學。希望你們不要借故推托,不愿讀書。孫權的開導使呂蒙很受教育。從此他抓緊時間大量讀書,很快大大超過一般儒生讀過的書。一次,士族出身的名將魯肅和呂蒙談論政事。交談中魯肅常常理屈詞窮,被呂蒙難倒。魯肅不由輕輕地拍拍呂蒙的背說:以前我以為老弟不過有些軍事方面的謀略罷了?,F(xiàn)在才知道你學問淵博,見解高明,再也不是以前吳下的那個阿蒙了!呂蒙笑笑:離別三天,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。今天老兄的反應為什么如此遲鈍呢?接著,呂蒙透徹地分析了當前的軍事形勢,還秘密地為魯肅提供了三條對策。魯肅非常重視這些對策,從不泄露出去。后來,孫權贊揚呂蒙等人說:人到了老年還能像呂蒙那樣自強不息,一般人是做不到的。一個人有了富貴榮華之后,更要放下架子,認真學習,輕視財富,看重節(jié)義。這種行為可以成為別人的榜樣。?
15.成語: 草船借箭
拼音: cǎo chuǎn jiè jiàn
解釋: 運用智謀,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成語故事:
“草船借箭”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運用智謀,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。
這個成語來源于《三國演義》,用奇謀孔明借箭。
三國時期,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,孫權、劉備聯(lián)合抗曹。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,智勇雙全,可是心胸狹窄,很妒忌諸葛亮(字孔明)的才干。因水中交戰(zhàn)需要箭,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,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,還愿立下軍令狀,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。周瑜想,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,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。于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,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。
魯肅見了諸葛亮。諸葛亮說:“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。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,每只船上30個軍士,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,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,排在船兩邊。不過,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?!?/p>
魯肅答應了,并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。兩天過去了,不見一點動靜,到第三天四更時候,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,說是一起去取箭。魯肅很納悶。
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。那天江上大霧迷漫,對面都看不見人。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,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,叫士兵擂鼓吶喊。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,又因霧大怕中埋伏,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,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。過了一會,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,讓另一面受箭。
太陽出來了,霧要散了,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。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,每只船上至少五、六千支,總共超過了十萬支。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,周瑜感嘆地說:“諸葛亮神機妙算,我不如他。”?
歷史故事四字成語大全
關于春秋時期的成語故事如下:1、臥薪嘗膽: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。越王勾踐在吳國為奴三年,回國后立志報仇雪恨。他每天睡在柴草上,并在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,以提醒自己不忘屈辱。這個成語后來被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,發(fā)憤圖強。
2、退避三舍: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。晉文公重耳曾流亡在外,后來回國成為國君。他曾經得到楚成王的幫助,承諾如果兩國交戰(zhàn),他會退避三舍(一舍三十里)。后來兩軍交戰(zhàn),晉文公真的退避了三舍。這個成語后來被用來比喻退讓、回避,避免沖突。
3、唇亡齒寒: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。晉獻公向虞國借路伐虢,虞國大夫宮之奇向虞公進諫,指出“唇亡齒寒”,如果晉國滅了虢國,虞國也會跟著滅亡。但是虞公沒有聽從勸告,最終導致虞國被晉國滅亡。
4、夜郎自大: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《史記·西南夷列傳》。夜郎國是一個小國,但是因為聽信了漢使的夸大之言,認為自己很大,竟然與漢朝為敵。最終被漢朝的軍隊打敗。這個成語后來被用來比喻妄自尊大,盲目自滿。
5、圍魏救趙: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。趙國被魏國圍攻,齊國派兵救援趙國,孫臏指揮齊軍趁魏軍疲憊不堪之際發(fā)動襲擊,最終打敗了魏軍。這個成語后來被用來比喻采取圍攻或聲東擊西的策略來攻打敵人,從而解圍或獲勝。
春秋時期的相關知識如下:
1、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,一般指前770年至前476年,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時期。春秋戰(zhàn)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,戰(zhàn)國后期秦一統(tǒng)天下,建立了大一統(tǒng)王朝,戰(zhàn)國時期結束。
2、春秋時期周王的勢力減弱,諸侯群雄紛爭,齊桓公、晉文公、宋襄公、秦穆公、楚莊王相繼稱霸,史稱春秋五霸。春秋時期的第一霸是齊桓公,葵丘會盟是齊桓公稱霸的標志。春秋時期鐵制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(xiàn),私有土地大量開墾,為增加稅收,實行了稅制改革。
1、老馬識途
春秋時期,齊桓公應燕國請求,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;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,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。在回國途中,因假向導引入迷谷,使齊軍受困。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。
2、尊王攘夷
齊桓公在成就霸業(yè)時,曾得到管仲輔佐。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,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,曾射過齊桓公一箭。但齊桓公上臺后,看重管仲的才于,不計這一箭之仇,而是拜其為相,實施改革,終于國富兵強。春秋時期,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,諸侯王不再聽命于周王,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(fā)動兼并戰(zhàn)爭,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。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“尊王攘夷”旗號,使齊國齊桓公“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”,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。
3、問鼎中原
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(yè)的過程,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,并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。鼎象征王權,莊王問鼎,表明奪權之心。
4、退避三舍
春秋時期,晉國內亂,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。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,他許諾如晉楚發(fā)生戰(zhàn)爭晉軍將退避三舍(一舍為三十里)。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(zhí)政。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(fā)生矛盾,兩軍在城濮相遇,重耳退避三舍,誘敵深入而大勝。
5、一鳴驚人
相傳楚莊王(另一說為齊威王)臨政三年終日作樂,不理朝政。一臣下對莊王說:“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,三年不飛,三年不鳴,是怎么回事?”莊王說:“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”然后整頓朝政,富國強兵,短短數(shù)年形成大治局面。
6、胡服騎射
戰(zhàn)國時,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。武靈王見胡人(少數(shù)民族)身著窄袖短褂便服,騎著戰(zhàn)馬,邊跑邊射箭,行動迅疾,十分靈活,便決定向胡人學習,改革士兵服裝,發(fā)展騎兵。不到一年功夫,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,經過南征北戰(zhàn),趙國成了當時有數(shù)的強國之一。
7、負荊請罪
戰(zhàn)國時,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,因藺相如多次立功,趙王封他為相國,廉頗不服氣,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。藺相如為了國家,對廉頗多次避讓,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已,便背著荊條,到藺相如家門請罪,從此兩人和好,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。
8、紙上談兵
戰(zhàn)國時,戰(zhàn)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,能健談用兵之道,連父親也難不倒他,自認為是天下無敵。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。后來趙奢死了,趙括頂替廉頗帶兵,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,趙王堅持,趙括在長平之戰(zhàn)中損兵40萬。
9、三令五申
孫武流寓于吳,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,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。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,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。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,宮女們一陣哄笑,隊伍亂成一片。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,宮女們只覺得好玩,根本不聽命令。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,這是頭領之罪,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。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,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。然后,孫武重新操練宮女,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。
10、圍魏救趙
戰(zhàn)國時,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。趙國向齊國求救,齊威王命田忌為將,孫臏為軍師,出兵救趙。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,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,魏必回兵自救,這樣,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,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。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,引兵直奔大梁。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,星夜回軍援救大梁。走到桂陵,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。魏軍大敗,幾乎全軍覆沒。
好了,今天關于“成語典故集錦”的話題就講到這里了。希望大家能夠對“成語典故集錦”有更深入的認識,并且從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幫助。